close

  3年下村3110次 問診1.9萬村民
  青菱23位家庭醫生守護11萬村民
  文/記者張勇軍 通訊員易蘭 劉毅峰 張雅琴 圖/記者何曉剛
  每周至少2次,61歲的家庭醫生邱經健,下村入戶問診村民。
  4月25日上午8點30分,梅雨紛飛。邱經健和護士李帆挎著醫葯箱和聽診器,坐車駛向10多公裡外的楊林村和火箭村。楊林村20多戶年老的農民,在等待他們去看病。高血壓、糖尿病……這些慢性病正侵擾著農村老人。
  2011年,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醫院率先“社會化改革”,經洪山區衛生局批准成立青菱街衛生服務中心,負責11個村、6個社區、2個大市場、1個工業園的公共衛生。
  這個惟一的高校“社區醫院”,以“三甲醫院”資源服務於洪山區最南端的街村。3年走村串戶3110次,入戶問診1.9萬人次,幫7000人查出慢性病,青菱街“社區醫院”23名醫生,風雨無阻,用職業良心守護11萬村民的健康。
  3年“下村”路
  楊林村,洪山區最南端的城郊農村,靠近江夏金口。
  10多公里的青菱河路,嚴重破損。在貨車碾壓之下,路上的塵土,如同水泥漿一樣,鋪在坑窪路面,行人無法下腳。那翹起的水泥塊,猙獰地突出路面。
  2011年4月,邱經健第一次來到離街道約20公里遠的橫堤村。村民們對他的到來十分陌生,因為從來就沒有醫生主動走進村民家裡給他們看病。當他們走進一位卧床多年的老人家中時,被眼前的一幕驚獃了。
  老人60多歲,中風癱瘓多年。子女不在身邊,只有瘦弱的老伴照顧他。當醫護人員揭開老人的被褥,準備幫他做身體檢查時,床上爬著的蛆蟲,讓見慣了世面的醫生,心頭為之一顫。
  “國家的醫療政策好,但他們卻被遺忘在偏僻角落。”武漢科技大學校醫院院長、青菱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譚偉教授說,家庭醫生就是要實實在在地將政策惠及村民,這是他們的責任,也是醫生的良心。他對醫護人員提出要求:下村不走過場,入戶不留死角。
  楊林村,楊春梅,視力衰退;火箭村,周金松,65歲,高血壓,高壓129……邱經健的包里,一本發黃的病情登記本上,密密麻麻地記錄了村民健康信息。
  每周至少2次走村串戶。邱經健說,這3年,他走遍了橫堤村、火箭村、楊林村的每個角落,熟悉每一戶人家的健康情況。他為橫堤村、火箭村、楊林村的2203人,建立了健康檔案。
  像是親人來訪
  大面積拆遷的楊林村,僅剩荒棄的農田和廢墟。
  左邊是楊林村5組,右邊是4組、3組。邱經健說,村民們相繼搬走,但誰家老人哪裡不舒服,他都記得清清楚楚。
  村裡僅剩20戶老人,暫居在村裡閑置的房屋內。“邱醫生,你來了。”邱經健打開車門的瞬間,76歲的熊志軍爹爹眼尖,趕忙迎過來,“來家裡坐。”
  “你怎麼樣,血壓還穩定嗎?”邱經健如久別的老友,詢問著熊爹爹的一切。護士李帆連忙上前,給老人量血壓。
  熊爹爹說,邱醫生進村幫他查出了高血壓和膀胱結石病,“他蠻過細,會關心人,像自家親人一樣。”
  生活在這個偏僻村莊,老人們一輩子沒怎麼做過體檢。老人們說,他們很少關心自己身體,小病靠拖,大病根本不治,邱醫生比他們自己還關心自己的身體。
  不到5分鐘,10多位老人將邱醫生打圍。65歲婆婆周秋菊無子女,和老伴種菜為生。“她患有糖尿病,不過是早期。”邱醫生說,給她開了藥方後,她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。
  75歲老人楊春梅最近感覺無力,邱經健一番檢查,“您這是氣虛,與年齡大了有關。”他給楊春梅開出了“吃方”:5支紅參、半斤桂圓,外加白木耳和大紅棗熬湯。
  最牽掛的病人
  “問診”一個多小時,邱經健起身離開。楊林村黃花墩10號,有他最牽掛的病人黃翠蘭。
  打著雨傘,邱經健快步邁進黃翠蘭家。灰色的老舊平房,未加粉刷的牆壁。房間里十分簡陋。
  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,蜷縮在床上,她的鼻孔里插著一根塑料管。聽聞有人進屋,她的眼珠跟隨著人影轉動。
  黃翠蘭79歲,漢口人。63年前,她嫁給了楊林村的胡保焱。她原本要強能幹,卻在5年前中風癱瘓,從此卧床不起,全由老伴照顧。
  “她的病治不好了。我們一起走過了60多年,作為丈夫只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,幫她延長生命。”眼前的胡保焱,滿臉鬍子拉碴,趿拉著一雙布拖鞋。這位老農用朴實的情感,詮釋不離不棄的夫妻感情。
  聽診、把脈。邱經健贊揚胡保焱:“黃婆婆的身體功能正常,這是你照顧得好。”2011年至今,幾乎每個月,邱經健都會看望黃翠蘭,有時還會帶一些免費的藥品。
  邱經健感動於胡保焱的堅持。“其實,人的生老病死很平常。只不過,胡保焱和老伴,此刻面臨著人生中最痛苦、最為難的時候。”邱經健說,作為醫生,他無能為力。之所以常來,就是對胡保焱的一種鼓勵和關心。沒有胡保焱的堅持,黃翠蘭的生命不會延續這麼長時間。
  村民的貼心人
  城郊村落改造,村民將搬遷。
  “邱醫生,以後你再也找不到我們了,但我們會到醫院找你。”火箭村,57歲的王玉蘭有些不舍。她曾是一名高血壓、高血脂患者,在邱醫生的指導用藥下,她的身體恢復正常。
  67歲的村民餘祖東,讓邱經健有些擔憂。一年多前,邱經健在菜地里找到了餘祖東,並給他做了體檢,發現這個愛喝酒的老人,血壓高達190。“這在醫院屬於高危人群。我多次勸他吃藥,可他就是不聽,讓你無可奈何。”
  火箭村老支書張良生說,邱醫生很隨和也很細心,是村民的貼心人,大家都喜歡他。“我們都有他的電話,大家要是有哪裡不舒服,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他請教,怎麼治療,需不需要住院?”
  邱經健還負責整個青菱街傳染病肺結核的防治。根據信息尋找病人,勸病人吃藥,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。 老橋村一位60歲婆婆感染了肺結核,吃了2個月藥就停下了,稱“病好了”。
  “藥量大,且難吃,對胃、肝腎有損傷,很多病人不願吃。”邱經健說,他多次上門勸慰她,幫她調整藥方。
  深夜上門救人
  長期的下村入戶,23名家庭醫生贏得了村民信賴,“村民有什麼突發情況,第一時間會想到我們。”
  家庭醫生盧大林經常接到居民的求助電話。去年,青菱小區一位中風病人感覺頭疼,打電話向他求助。他立即安排護士將老人接到了中心做檢查,發現有腦梗跡象。
  今年2月,住在青菱小區的潘婆婆,突發高血壓出現昏迷,情況十分危險。此時已是深夜11點。住在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的盧大林,毫不猶豫地帶著藥箱打車趕到了老人家裡。降壓、打針,盧大林一路陪護,將老人轉送到了省人民醫院,最終救了老人一命。
  婦幼科家庭醫生陳艷瑾長期下村,為婦女和新生幼兒做檢查,發放醫療用品。23名家庭醫生頻繁下村,讓青菱街衛生服務中心經費出現不足。為此,該中心想盡辦法開源節流,節省經費租車幫家庭醫生下村問診,如院長每月辦公電話費限額50元,整個醫院行政區月電費不得超過300元……
  2011年至今,青菱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租車下村,總計花費15萬元。
  邱經健說,他們下去得還不夠,還有更多的村民需要關心。  (原標題:青菱23位家庭醫生守護11萬村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d31idmd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